顾城,诗歌,朦胧诗,文学,精神,至爱,至善,Gu Cheng,Poet,Spiritual,Kindness,Black eyes 诗人顾城专题站。纯粹精神。纯文学。纯思想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请听听我们的声音
作者:顾城  文章来源:《顾城文选·别有天地》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05/1/30 12:16:53  文章录入:鹤莲  责任编辑:本站

 

  一些现代新诗的出现,引起了许多惊奇和争议。惊奇和争议的重点,往往集中在诗的形式上,而对诗的真正内涵却研究得不多。
  我觉得,这种新诗之所以新,是因为它出现了“自我”,出现了具有现代青年特点的“自我”。这种“自我”的特点,是和其“出身”大有关联的。
  我们过去的文艺、诗,一直在宣传另一种非我的“我”,即自我取消、自我毁灭的“我”。如:“我”在什么什么面前,是一粒砂子、一颗铺路石子、一个齿轮、一个螺丝钉;总之,不是一个人,不是一个会思考、怀疑,有七情六欲的人;如果硬说是,也就是个机器人,机器“我”。这种“我”,也许具有一种献身的宗教美,但由于取消了每一个作为唯一存在的具体个体,这种“我”也就不会有活力,也就难免衰灭了。
  新的“自我”,正是在这样一片瓦砾上诞生的。他打碎了迫使他异化的模壳,在并没有多少花香的风中伸展着自己的躯体。他相信自己的伤疤,相信自己的大脑和神经,相信自己应做自己的主人,并且走来走去。
  他的生命不是一个,他活在所有意识到“自我”的生命中。他具有无穷无尽的活力和不同形态。伤痕和幻想使他燃烧,使他渴望进击,使他成为战士;而现实中,一些无法攀越的绝壁,又使他徘徊和沉思,低吟着只有深谷才能回响的歌。他的眼睛,不仅仅是在寻找自己的路,也在寻找大海和星空,寻找永恒的生与死的轨迹……
  他爱自己,爱成为“自我”、成为人的自己,因而也就爱上了所有的人、民族、生命、大自然(除了那些企图压抑,毁灭这些的机械)。他需要表现。
  这就是具有现代特点的“自我”,这就是现代新诗的内涵。
  正是由于这种内在的需要,一些较为复杂的现代表现手法,被青年较快地接受了,扩展了。现代手法和古典手法相比,更自由,更多样,更适于表现丰富的个性,更适于表现思想深处的熔岩——潜意识,更适于表现对现实的不断思索(永不确信)、对宇宙的无尽之谜的思索,更适于表现大跨度的高速联想。
  现在有一种简洁又谦虚的理论似乎很有力量,叫做“不懂”。不懂什么呢?是罕见的流星雨之光?还是流星本身的化学成分?我想,更主要的恐怕还是成分,因为就是把这些诗中的某些可以言传的东西,用大白话告诉“不懂”者,“不懂”者依旧难于幡悟。怎么办呢?
  还是先找到失去了的“自我”吧!

1979年

◎ 文初刊于《诗探索》1980年第一期。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