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城,诗歌,朦胧诗,文学,精神,至爱,至善,Gu Cheng,Poet,Spiritual,Kindness,Black eyes 诗人顾城专题站。纯粹精神。纯文学。纯思想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顾城谢烨悲剧的反思
作者:文昕  文章来源:顾城之城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05/2/15 20:10:20  文章录入:鹤莲  责任编辑:鹤莲

  历史的尘埃渐渐埋没了人们当初乍听顾谢海外悲剧事件时的震惊,一切似乎已经归于平静。6年过去了,顾城的墓地上已是春复秋来,草木依稀。我竟然还是会时时被当年的往事所困扰,而由此引来的反思也使我不断地回顾起遥远的过去。
  虽然在这个悲剧事件发生的当时,作为他们的朋友和知情人,我写了一本书《顾城绝命之谜》力图向世人讲清许多造成顾谢悲剧的真实原因,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,重新反思这一事件,我依然心痛难忍──两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么一去不复返,年幼的孩子成为了孤儿,一个好端端的家庭不复存在……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上了这条不归之路?我们能从这个惨痛的事件里看到和警醒自己些什么?
  越往人性本身的深处探索,我越能清楚地感觉到人类自身的某些弱点,它们存在着,在每一个人的心底里悄悄潜伏着。顾谢的悲剧并不偶然,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可能犯和他们同样的错误。同时他们遇到的也是我们都有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──在婚姻的过程里,如何面对婚外出现的另一份感情。
  我还记得当年的“英儿”,一个将要离开校门的大学生,她样子单纯可爱,对爱情充满幻想,我和谢烨都很喜欢她。那时的谢烨是个无比幸福快乐的妻子,她对人生充满感激,因为她拥有一份令她沉醉的爱──她常说她和顾城的爱是独一无二的,所以她就总是不停的向我们周围的人讲述她的快乐,她的情感真诚自然,感染了她周围的每一个人,也深深感染了我,我那时把她和顾城的婚姻看成是崇高的理想境界。我和谢烨一见如故,而我们俩的友谊使英儿得以走进了这个家庭,英儿是我带到他们家里去的。每次和谢烨相约去他们家做客,我都会带上这个我们在一次诗会上遇到的小女孩儿。不久,英儿就告诉我,她在悄悄喜欢顾城,但她答应我她绝不把自己的感情说出去,她说她只会把这种真情埋藏在心底,我相信了她。
  如果一切到此为止该多好,可是英儿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,她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感情,而且是当着谢烨的面!那年顾谢出国前去英儿家告别,英儿面对着将要“一去不复返”的顾城,一下子把一切都说了出来。英儿后来告诉我,她觉得再不说就晚了,没有机会了。当时她和顾城面对面地说着话,把谢烨几乎给忘了,后来她才想起:“在那种时候她怎么有心看杂志呢?”英儿对我说当时屋子里已经很暗,谢烨一直在“看杂志”,表情自然。
  这就是顾谢的遗作《英儿》中所说的“在告别的最后一刹那确定了他们的恋情”。当时的顾城甚至于谢烨都被英儿的真情和大胆震动了,我也直到今天都不能不说这种爱的确是惊天动地,想来这种感情应该是巨大的真情,否则怎么可能无视人家妻子的存在、无视这位妻子一直是善待自己的朋友、而将自己的感情当着她的面一泻千里呢?!我时常对英儿当年介入别人家庭的方式,百思不得其解!当着妻子的面向人家的丈夫表达爱情,这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痴情、怎样的迷误?
  年长日久,尘埃并不能阻挡我看到当年谢烨的失落和伤心,一个极端爱自己家庭的妻子多年来的骄傲自豪在一瞬间打碎了,这种感情上的失衡无疑种下了日后顾谢悲剧的种子,将他们的婚姻推向一个极端的状态。
  这个遭遇外来情爱风暴扑袭的家庭,表面平静而内忧加剧,偏偏孩子在这个时候不期到来,初育幼儿的忙乱、谋生的艰难更增加了外患,当时他们已定居新西兰的激流岛,身心俱疲的谢烨千不该万不该的是主动把英儿办到了新西兰。她也许已经太累太累了,但无论如何她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自己的家庭问题,极端自尊的心理促使她用表面化的“高尚”,不留痕迹的掩盖了自己的失意。夸张的大度其实源于一时的过激和偏执,但谢烨却甘愿为此付出了完全不现实的代价。在妻的过份纵容之下,另一份感情得以堂煌登场。
  我不禁要为此而遗憾,谢烨由自尊而自闭,自命的清高使她不能向亲友们求得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撑,她一错而再错。而此时的英儿已早不是当年的毕业生,她已经长大,并有了自己另外的际遇和另外的想法,正如我给她的公开信中所说“利用过自己青春的女孩儿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,这不是难于原谅的过错。但你不该对着你的心说谎,既便是你可以对世人说谎。”
  英儿后来不承认了自己对顾城的感情,在顾谢悲剧之后,她写了一本儿书《魂断激流岛》,在书中谢烨是虚伪的“宝姐姐”,顾城则是一贯热衷于暴力、极端自私的人,她自己却是一个可怜无辜的受害者,去新西兰之前爱的是另一个男人,称自己上岛后遭到了顾城的强暴、受到了谢烨的欺骗,因此她不能不控诉自己所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……而这一切和她寄给我的一些信件的内容相去太远。在那些信中她一直是爱着顾城的,称他们“命里是一个”,要为顾城去死。从英儿出面控诉顾城的那一天起,我就对她的做法充满遗憾,对顾谢夫妇的逝去更加深深的感到惋惜。
  我不想说自己对英儿这种前后变化的评价,我只说当年的上岛,没有谁可以绳捆索拿了英儿去,进入这个家庭是英儿自愿的,而在这个家庭中处于她所不耻的“妾”的地位,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是她自愿的。从一开始的大胆陈情,到后来的做妾,这之中是否有着英儿书中所说的那样多受害,顾谢已永远沉默,我不想对此多加评价,我还是希望人们的心里多留一点美好、存在一点幻想。
  谢烨是后悔了,在英儿上岛之后。她原来以为她真的可以不要她和顾城的生活了,她以为自己能够放手这个有苦有乐的家了,可是她发现了自己不能。但错了的事有些是人力所永远无法挽回的,她已经犯了大错,要改已是来不及了。
  我另外想说这时的顾城,在他的心里这两个他生命中的女人是世上最完美的艺术珍品,无私而伟大。一个宽容大度,一个真纯痴情,而她们又“相处得象姐妹一样”,让他在这种状态下进行选择,实在是不可能。他们三个人其实已进入了一个最可怕的状态──他们在玩命。英儿不想这样下去,逼迫顾城“选择”,谢烨也认为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,得有个了断。于是逼迫顾城离岛一年去德国创作,理由很充足:为了名也为了挣钱。目的却是明确的──借此赶走英儿。正如英儿自己书中所描述的那样,两个女人终于面对面的较量了,只是所用手法极端隐蔽和含蓄,不仅是顾城,相信有很多人都会对类似的情态难能明辨,但这正是悲剧的所在。
  在这一回合里谢烨是胜了,她从形式上收回了妻子的权力,和丈夫一起去了德国,而无名无份的英儿被一个人孤独地扔在了岛上。英儿在这段痛苦的日子里终于看到了自己无望的未来,极端的爱已变成了极端的恨。应该说英儿为了发泻自己的悲愤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,她匆匆将自己嫁给了一个“外国老头儿”并藏了起来,顾城亲口对我说过:“她在等我死!”在当时的顾城看来,自己是受到了英儿在感情上的欺骗和无情伤害,对发生在两个女性中的白热化争斗全无了解,认为英儿假装做崇拜自己的哲学思想,其实不然。极度的爱同时也是极度的痛恨使他生不如死,于是他到处寻找英儿向她要一个明确的答案,他回国找到了对他们三人最知情的我,他曾明确的告诉我他要去死。我想他是要用他的死去同英儿的背叛抗争,但有一点他并没有说错,他说:“英儿是要赢我的死”。
  谢烨本以为自己可以有机会在赶走英儿之后重新赢回旧时的生活,没想到英儿的离去使顾城失掉了理智。谢烨原本为了让顾城“认清”英儿的本质,鼓动顾城写一本忏悔的书,但这本书写下来却极大地伤害了她的感情,因为书是由顾城口述、谢烨用电脑打出的,书中的内容又一次的刺激了她受伤的心,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:“那时,只要有一个人说他爱我,我都会爱上他!”太巧的是此时的确出现了一个同情并“爱上了”谢烨的人,一个曾是顾谢共同的朋友的人,他的介入使这原本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化。那时,顾城的《英儿》已基本杀青,顾城说写这书是一点儿点儿把心里的毒吐出来的过程,书写完了,他就看见了自己初恋时的妻子,看到了因婚外感情而丢失了的美好过去,看见了儿子木耳,他跑去找谢烨,告诉她自己的心又变好了,他想让妻子看看他们自己的生活。但是真的晚了!如果顾城的醒悟早在了写这部可悲的遗作《英儿》之前、如果此时的谢烨还坚守在他们旧日的感情里、如果没有那位最新介入于这一悲剧事件中的男士的出现,也许后面那震动世界的悲剧就不会发生!遗憾的是这只能是人心中美好的希望。而就是这位“及时出现”的男士,曾和谢烨一起买来了电击器和刀,谢烨还请了私家侦探,侦察到了英儿的下落,他们一直鼓动顾城去杀死英儿,直到他与谢烨的事情被发现为止。
  至此,我真想说出我心中的遗憾,谢烨当初的爱到了这时已完全变成了极端的仇恨,在仇恨的驱使下,在无形的压力和新的爱情的召唤下,她的心已经变形,她的想法已经进入了一个非正常的状态,正如她自己所说:“我能承受他的死、不能承受他的活!”、“我的牺牲为精神付了,他不死我算什么?!”她要顾城兑现他自己在《英儿》一书中对谢烨的承诺:写完这本书就去死。
  如顾城所说“我死就死吧,谁让我那么招人厌呢,可是等我死还有一个同谋。”在这种情势的逼迫之下,顾城初步的坚强起来,想咬牙同谢烨离婚,带着儿子木耳独自生活,但遭到了拒绝。为了离婚,顾城和谢烨从德国返回了激流岛。其实直到这时他们之间都还是有极大的机会避免后来的悲剧,如果当时谢烨的想法不是那样偏执,能够同意顾城的离婚请求,他们本来都有机会重新开始个自的生活,而由于谢烨在英儿问题上长年累月积蓄起来的委曲太深太厚,她已经变得失去了理智,她不要离婚、不要顾城继续活着,她只要顾城兑现死的承诺。
  为此,谢烨先是准备悄悄带走顾城此时的精神支柱──儿子木耳,但被顾城及时发现,顾城在这种情况下再次诚恳的要求谢烨同他办理离婚手续,而谢烨拖着不办。那位乃在德国的男士终于决定亲自出马,用他的上岛和他同谢烨的关系来“帮助”顾城兑现他的死。
  我想在这里重申我在《顾城绝命之谜》一书中的一段话:我希望人们能从这一事件中,反省出人类的弱点和自身的残酷。任何不公正的态度和轻松而来的结论,都将是对真实的不负责任,而不负责任最直接的,是令历史蒙上灰尘。还有,那就是人的心灵。
  悲剧终于不可避免。他们用最深刻的爱化做了不共戴天的恨,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。我不想说“我遗憾……”,因为这么多年了,对朋友离去的思念不是一句遗憾就能溶化得开!顾城和谢烨走在了如此美好的年龄,他们的孩子,永远的失去了双亲,四位老人在失子之痛中苦渡残年……这份沉重,在我的心里经年累月却难以释怀。我除却对他们爱到极至、恨到极至感情的心痛,还有对促成这一悲剧的所有人和事的痛恨!
  是到了反思这一悲剧的时候了!人们应该从这一事件之中了解并认识到一个最简单的道理,极端的爱造成了人间数不清的悲剧,同时也煅造了人类千百年来的自私和无情,如果我们不能自跋于此,不仅害己而且害人。
  人活在世界上,原本是为了爱和寻找真爱,在真情真爱中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,要把握自己的心灵和情感,不要让爱的枝头结出仇恨的恶果、不要让自己的爱走向极端。爱,原本不是滩头阵地,不应当充满硝烟和战火。爱的本性应是高尚的,具有美好的牺牲精神。爱是顺其自然的,来不得强迫和手段。……逝去的不能挽回,而活在今天、明天的我们的确应当时常警醒自己,让我们的情和爱永保一片真纯的蓝天!

1999•12•7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