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城,诗歌,朦胧诗,文学,精神,至爱,至善,Gu Cheng,Poet,Spiritual,Kindness,Black eyes 诗人顾城专题站。纯粹精神。纯文学。纯思想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在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
作者:谢烨  文章来源:《朦胧的死亡》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05/2/11 14:56:13  文章录入:鹤莲  责任编辑:admin

  菲林格的书店在旧金山的一个显眼的拐弯角上,两三条宽大的柏油路在那里交叉。店里人很多,三间铺面和地下室,几间摆满书架的屋子,都有人站着、翻阅着,不时地还要让开从边上走过的人。
  他一眼就看见了自己的诗集,封面上是他的头像,戴一顶平边的帽子,很少有人戴这样的帽子,差不多没有人戴,所以他往这一站,店员就把他认出来了:“您就是今天下午四点钟菲林格先生要见的那位中国诗人吧?”他们看他的帽子,然后微微地一笑。
  “啊,是的。”他说,“我想先看看这里的书,您不是菲林格先生吧!”
  “哦,不他已经出来了,让我们先告诉您,用不了五分钟,他就能到,还有十分钟才到四点呢。”
  “好吧,谢谢。”他让过一位来付款的顾城,向里走去。
  菲林格先生安详地等待他四点钟的约会。他看看眼前的书架,顺便也看看站在书架前头看书的客人,当那位戴着奇怪帽子的中国人,目光和他相遇的时候,他站起来,朝他走了过去。
  “啊,您好。”中国诗人显然已经明白了。
  “您好,我是菲林格。”
  “金斯堡先生建议我来看看您,和这个叫作城市之光的书店。”
  “他,现在是教授。”菲林格说着还笑了。几个人一起笑。
  他们两个谈话是通过一个翻译进行的。那女孩子圆圆脸,短头发,戴一副淡色的大眼镜,她说话总是笑眯眯的,沉着、娴熟地把两个人的心思揉和到一起,对话自如得好像并不存在第三者,可是没有她不行。
  三个人到那个大玻璃窗的角落坐下,安静了片刻。
  “我现在不经常住在城里。”老人说,这话让对面的异国诗人想到了许多别的事情,他好像又回到了他远方的乡下,置身于天涯海角的绿洲之中。窗外来往的行人和车辆跟他们没有关系。
  菲林格从小圆桌上拿起一本书对他说:“我送给你一本我的书好吗?”他说,声音是缓缓的,“我并不羡慕你要去柏林,我觉得现在是个困难的时候,你看上去并不喜欢城市,而是喜欢乡下,不过在那你也许能学会很多东西。”
  然后他对面的声音说:“在树林里呆了几年才理解到:自然并不完全是树林,而是一种心境,实际上,现在我不论走到哪,都好像是在丛树林里往外看,世界像书。”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大,窗外就是大街,有车从路上驶过是无声的。
  “我不懂得德语,二战的时候我在法国,所以有一种偏见,对德国。”过了一会儿,他又说,“我的母亲是法国人,所以当时参加了抵抗德国的地下工作。”
  他对面的声音说:“上一次在美国,是五年前吧。我转了向,有人问我住在哪,我说是一个二楼,这次在德国,我只能说是一个四楼。”
  “是谁邀请你的呢?这次去德国。”菲林格问。
  “德国学术基金会,简称DAAD。”然后他又说,“我可以在那间屋子里睡觉,一闭眼睛就回北京去了。”
  “他们是些很好的人,十五年前,我到过那里,那里的人非常好。”老人想起一些往事。
  “我住岛上,现在,我住海上,生活其实并不很长,只是一小段时间,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小段时间。”诗人说。
  “这是一个佛教的概念。”老人用眼睛看着对面的诗人。
  “所以,不用着急。”
  翻译说完最后一句话,抬起她美丽的眼睛,他们静静地坐了一会儿,老人双手捂住膝盖,诗人则一直背着他的包,好像该告辞了,年轻人站起来和老人一起走出来。在书店门口处的柜台前,他们又停住了,在这儿菲林格告诉他:“书是我送你的,上面已经签了名。”
  “另外,我还想买两本自己的书。”他从书架上取出那两本书。
  “那样,我们就太少了。”菲林格笑了笑。他想了想又放回去一本。“好吧,”他说,“那就再给您留下一本。”
  他们付了款,然后一起走出书店,分了手。两个年轻人向左,老人向右,朝他们各自来时的方向走去。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