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《我们写东西》导读 |
|
作者:毛志成 文章来源:《当代青年诗100首导读》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06-8-12 20:20:13 | 【字体:小 大】 |
我们写东西
顾城
我们写东西 像虫子 在松果里找路 一粒一粒运棋子 有时 是空的
集中咬一个字 坏的 里边有发霉的菌丝 又咬一个
不能把车准时赶到 松树里去 种子掉在地上 遍地都是松果
一九八六年二月
诗意是明朗的,无需诠注。在这里,我所惊叹的是诗中那奇笔式的比喻。关于写东西之严肃、之苦、之神圣的比喻,古今不止万例。在别人已经做了一万次比喻之后,你还能做第一万零一次比喻吗? 从某种意义上说,连精彩的比喻都打不出,便是从根本上缺乏诗才的标志。比者,类也,诗人只有对世事万物有了深邃的洞察。睹万物而醒一理,才能形成思维的敏快跳跃,由此物而及它物。 精妙的比喻,首先必须是崭新的比喻。“吃的是草,挤出的是奶、血”,好不好呢?当然绝妙,但重复者、翻版者的才气是令人怀疑的。原因无它,只在于你那思维的犁头没有在前人翻松的土壤上深耕一寸。 崭新而奇妙的比喻首先不存在于诗人的大脑中,而存在于已经前进、已经变革了的时代的新底蕴、新色泽里。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,成文、成诗从来是思维敏捷度的竞争。 “有时/是空的”,“集中咬一个字/坏的/里面有发霉的菌丝/又咬一个……”这绝不是马雅可夫斯基“从千万吨语言矿石中提炼……”的重复,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。语言的苦闷是有时代性的,当一个滥用高频词汇的年代刚刚结束,诗人要避开多少僵死语言外壳的漂浮物,才能舀出一瓢有生机、有色泽的语言活水!这样的境遇和心境,向诗人提供了为本时代所特有的类比逻辑。而最敏锐的诗人,抢先捕捉了它…… 改革语言,是一个民族大腾飞事业中的大工程。
|
|
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 |
|
|